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生日晚會 - 哈洛德.品特

The birthday party

Stanley
  • 極力忍瞞過去
  • 逃避某些人事物
  • 幼稚依賴
  • 些微渴望美好未來
  • 希望自欺欺人
  • 被兩人欺壓恐嚇
  • 眼鏡(自尊)被擊碎
  • 後來變啞巴,仍努力抵抗
  • 和Meg有疑似出軌行為


Meg
  • 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 似是逃避現實
  • 和Stanley一樣幼稚依賴,把Stanley當小孩
  • 有著害怕的過去,故和Stanley互相依賴?甚至衍生出愛情
  • 由始至終都單純被利用


Goldberg
  • 為不知名奴隸制度組織辦事
  • 能言善道
  • 與Lulu有戀情
  • 生日晚會後開始有不安猶豫
  • 捨棄代表個人主義的Lulu


Mccann
  • 為不知名奴隸制度組織辦事
  • 隸屬Goldberg
  • 有點不清楚是次的任務性質
  • 多次需Goldberg開導
  • 後來他的愚忠「拯救」了Goldberg


Petey
  • 唯一精神健康的人
  • 明知道Meg和Stan的關係都啞忍,似乎太愛妻子
  • 不曾出席過生日晚會
  • 充滿活力的人
  • 最後仍無法拯救Stan
  • 海邊工作遠離奴隸制度組織


Lulu

  • 代表個人主義的人
  • 她知道晚會所發生的事,但基於她是女人,能力薄弱故受兩人威嚇就離去
  • Stan將她抱起是為了守住最後一點自我,但失敗告終

這是一個荒誕派戲劇的劇本,故事基本上是相當無厘頭地展開。故事描述男主角Staney隱居在Petey及Meg這對夫婦在海邊的家,隱居一年一直都風平浪靜,但一對男人Goldberg及Mccann出現並入住這間海邊小屋,他們似是帶著目的前往此屋,並在入住當天為Staney慶祝生日,經過一個奇怪壓抑的生日晚餐,Staney改變了更被此兩人帶走。這篇劇本深深地讓我感覺空虛,Staney的背景及以往所發生的種種回憶一概不清不楚,書中寫Staney是鋼琴家,但是,他沒有一部鋼琴,他生命中故事中從沒有音樂的蹤影,我們有理由懷疑他的背景也許也是「假的」。然而他為了甚麼要隱身這間一年來從沒訪客的小屋不問世事,我們不知道。為何Staney被Meg指為騙子?他騙了她甚麼?後來Meg為何又被指為騙子呢?雖然故事中沒有提及Goldberg及Mccann是騙子,但他們有些時候亦明顯地在說謊。Goldberg和Mccann在尋找些什麼,目的是甚麼,撲朔迷離得很。為何Goldberg未接觸Staney以前就能肯定這間屋是他們尋找的目標,他說因爲數字對了,甚麼數字?如何「對了」?生日晚會中關燈後也許發生了甚麼事令Goldberg動搖?他們後來帶Staney去哪了?沒有背景也沒有後來的結果,令我們猜疑好奇,同時,威脅和界線越模糊,我們越能將其應用在不同地方環境時間下。真真假假,到底誰對誰錯?對錯之間的決定大概是基於你用甚麼身份代入。世界實在沒有作謂的對錯,因為所有事都是由人制訂出來,約定俗成的對錯也會因文化而有差異。Staney他在劇中本是相當幼稚,因為他想似小孩一樣能裝傻去逃避過去逃離現實,他只想在唯一的Utopia中活得有自我,G及Mc出現打破他的安穩原應是自以為是的過份行為,但若是置身於G及Mc這些社會人士中,Stan的存在基本上也是過份,浪費社會資源也不作貢獻的人真有錯。但是當我們置身Stan的立場,G及Mc的錯亦是顯淺可見,他們太自我,認為Stan需要被改造,但實際上是以正義之士的旗號作破壞⋯⋯

若是非要為這故事作分析作定義,故事大概是以劇本方式描寫當時的社會制度。當時大概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決罷了。Staney代表了社會主義,在清晰可見的小屋,所有人都快樂不問世事,誰人生了女兒甚麼是炸麵包都不知道,在最原始的快樂中人們分享共有資產,沒有誰對誰錯誰是主人,就像Stan有時會罵Meg,Meg有時也罵Stan是騙子,似桃花園的微型社會。所以Stan和Meg才會如此相似,甚至親密得似戀情,不過Stan是從別的地方來到這理想國的,所以他不似Meg完全無知,反而時時裝傻避世。Goldberg和Mccann是資本主義的代表,他們為「組織」辦事,他們聽從上級的命令,活在資本主義下的奴隸制度裡,他們說這世界有「外力」在統治,字面上可能我們會理解為神這一存在,但這外力亦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力,是上級也是金錢。Goldberg及Mccann他們像英國的存在,19世紀戰後的生產大國,四處入侵他國佔領土地賺取盡可能多的金錢,所以他們也拜訪了海邊小屋,不會留太久,有利可圖則可,同時英國許多的殖民地亦需被改造成貼心棋子,所以當他們發現Staney這一個非理想國原住民的人時,他們就會希望改造他而為他們組織所用。所以他們決定在入住當天,就為Stan辦「重生晚會」基本上,這個晚會就是用外來的威脅洗Stan的腦,作者刻意寫Petey不出席,Lulu應邀到來,Petey是唯一的局外人,不受兩邊牽扯,Lulu則是受兩邊牽扯的代表個人主義的人。在晚會中,Lulu受到Goldberg吸引與其親親抱抱,就像以資本主義吸引了不少以個人利益為優先的人一樣。後來Stan失控時抱起了Lulu亦是代表社會主義想要守護及爭取同等的個人權利。後來Stan在晚會後變了一個外貌,但他內心依然是社會主義並未能成功地被完全洗腦,但他已處於極度恐懼中,沒有了眼鏡也發不出聲響。Lulu後來被Goldberg遺棄,但她說她知道晚會時發生了甚麼事,因為她是獨立的主義,不完全是資本主義,也不完全是社會主義,但她的清醒沒用,因為她已被G及Mc嚇走了。Petey是從一而終清醒的人,他在資本主義的世界工作,在社會主義的家居住,沒有絕對的立場,所以他清醒,他沒有阻止資本主義入侵,但他也以容許Meg和Stan的私情和叫Stan別被他們左右來守護社會主義。作者很擅長利用言語製造高潮,一步一步的引君入甕,亦以眼鏡作為串連故事起承轉合的物件。當然,配合使用聲音亦是此劇本傲人之處,第一場以急亂憤怒的鼓聲完結,第二場中段又以鼓聲帶Meg出場引發進一步劇情,以Stan破壞了鼓而製造出的噪音完結高潮,實在是極行雲流水的完整劇本。
--------------------------------------------------------------------

呼⋯⋯中文版終於寫好了,差英文版的分析。
本來我可以輕鬆的一天看一篇小短文,但這一個星期天天看這個劇本看得我要死。
很荒誕離奇,我這星期像是活在迷宮當中,天天想天天看,
我只能說Professor真的太好,每一個地方都留下標誌,讓我們留心思考其原意和內容,
但是經過這一星期閱讀⋯⋯我已經失去讀The Doll's House和The death of a salesman的熱誠⋯⋯
大概是我開始讀書的時間太遲了,我相當擔心我追不及看書本⋯⋯
6本小說⋯⋯17篇詩歌⋯⋯4套話劇⋯⋯10套電影⋯⋯救我⋯⋯
或許我真需要選一些易看較短的文本看⋯⋯
學問之神,求你保祐我下一學期可以醒醒目目高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