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文化權

並不想太灰暗,總感覺最近的自己又在轉牛角尖,
然而,大家都很了解我要強又愛轉牛角尖的性格呀⋯⋯
想要走出陰霾,想要愛自己更多更多,也想要包容他人多一點。
所以這幾天,都有在閱讀沉靜自我。
本來郁達夫的小說是我計劃中書單的首位,
但是太概年代稍遠且受文革影響,
當時的文章主題都環繞中國現代文代改革及發展,
細讀兩三篇也就知道郁達夫所主張之救國自強的精神(概括而言),
文中的藍調與強烈不安憂愁的行文使我暫時無法喘息,
所以就停了停。

適逢回歸,我就在想,未來香港發展之事。
毫無疑問的,我愛香港,愛她的繁榮,也愛她夾雜高樓花樹的秀麗。
坦白說,新一代如我,對工廠四立時的香港只有耳聞,
並不知道到底何人何事作甚使香港立下繁榮的基石。
也許老一輩愛的香港與新生代敬的香港完全不一致,
也許這就是港人對於香港未來發展具兩極化思想的原因。
我不知道當時香港人對於回歸有多大的感想,
但在《遍山洋紫荊》中,似乎都看出港人被殖民的無奈,
也知道香港當時的確心繫中國,從六四事件港人聲援就可得知。
我們渴望中國民主而文明,而我們的確視內地學生為同胞才會對此事如此悲痛欲絕。
現今,我們卻是把港人與中國人分得清楚,
我們不願與中國人混為一談,因為感覺大部分國人文化修養低,
但是於我而言,我的確以港人身分為傲,亦不以國民身分為恥。
甚至,人在國外,他人辱罵中國人,
我會悲痛莫名,大概有前篇《沉淪》中作現的不忍。
自我評價缺乏愛國情操,可能是因為我無法對中國人身分引以為傲。
我翻開5年前買的《龍應台的香港筆記》一閱。
頭一篇龍博士提及文化權,才發現香港人包括我本人對於文化有多忽略。
文化權是指政府有義務滿足所有組別的市民對於文化的需求,但是,
又有誰真正關注過文化需求當我們只一味追求物質?太可怕。
文化卻是身分認同中重要的角色。到底香港在培養怎樣的新世代?
文化缺乏且發展方向不清培養了一無所知的香港人,
這問題,誰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