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來自高陞路的一個女人 徐訏

-----------------------------------------------------------
這是一篇借描述女主角呀香和鞋匠、鑰匙攤主人和盆景攤主人的相識經過及其相互關係,反映香港社會的狀況的小說。故事以高陞路盆景攤主人愛上女傭呀香,而盆景攤主人的兄弟,馬姓和金老則幫助兄弟盛姓追求呀香而展開。後來呀香拒絕了盛兄的追求並要求繼續做好朋友,從盛姓表白後,三人對呀香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他們一來知道呀香不甘於平凡而感到有差距所以怕她,二來卻又對呀香看高了眼且相信她他日定必有錢,故四人又繼續交往。故事的香港是個極現實的社會,當呀香出錢幫助這些窮朋友,三人對呀香也就沒微言且讚賞不已,甚至對她極為關心。呀香後來攀上男東家,借夫家的財勢為三位窮朋友在九龍謀得各一店面,故事就是金老回贈一雙鞋結束。三位男人中,最不經事的必然是盛姓,他從廣州到香港,一心想開個小舖腳踏實地平凡渡日。當他被拒後,本是要避著呀香的,因為他並非虛榮附勢之人,但當金老病後,他意識到呀香或能助他高陞,他就不再避開呀香,反而是讚賞呀香了。馬姓是居住於香港較耐而相對盛氏世俗之人,他理解呀香求上游的心態且有攀權富的傾向。金老則是在香港現實社會混得相當好的人了,他雖似馬氏現實但亦勤快工作,他受人錢財但亦懂回報,進退拿捏有度,也不教盛姓發白日夢。故事最後以呀香送舖面打發眾人,並表示東主不希望再有人探聽其生活而斷絕現時的來往且金老回贈一對手工鞋為結束。手工鞋的意義於我而言,大概是為表達最後一份人情味亦因金錢而消散,時也命也的慨嘆。大概徐訏是以盛氏代表自己在香港的改變,他本來不屈於融入香港市場而不肯左右文章編排,但當他經歷人事後,理解到現實之況,就開始改變了,就似舊盆景攤變成水果攤一樣,他開始寫反映香港實況的小說。非常現實,在香港,沒有人會怪你趨炎附世只要你記得扶舊友一把,誰管你如何以年輕姿色換取金錢⋯⋯而朋友間的交情,大概亦牽涉著互惠互利的原則。香港,就是一個商業化的社會,為錢為權。窮人要上游就只能靠攀附上流。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